IMG_8407.jpg

在我們每個人心中,都有著慈悲之愛的特質。

 

慈悲可以釋放痛苦,慈悲之愛郤不會去承擔痛苦。

 

是同情?還是慈悲?

 

在浴光之路六天課程裡的第五天,學員們會經驗以慈悲的愛做為能量,

釋放深層的痛苦的練習。

 

雖然自己上了那麼多次浴光之路的課程,但我一直到第一次準備帶領浴光之路時,才真正解理慈悲和同情的不同。

 

接下來的這一段話,是我的浴光督導 Ranra 告訴我的,也是這一段話,才讓我理解原來過去自己時常落陷在同情中,而不是慈悲。

 

慈悲是不捲入對方的情緒,保持距離理解對方的苦,但不會掉入對方的苦裡,而能夠在保持一段距離下給予幫助,並且送愛給對方,讓對方在愛中去經驗他所需經驗的一切。

 

同情是把情緒和別人捲入,容易把別人的東西揹在自己身上,不讓對方學習他應該學習的東西。這也象徵著你比對方強,對方是弱者,只有你能處理此狀況。這樣很容易形成一種共依附。因為對方是弱者,你總是應該依賴我。

但每個人其實都是很偉大的,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要學習的功課,即使那看起來很悲苦,但也是他自己要學習的。

 

不管喜悅或是痛苦,都是靈魂要學習的。

 

當一個人受苦時,不要視為負面或是惩罰。

 

有時候我們肩膀上承載的負擔是因為我們覺得 “我應該” ,有時候你希望對方好,那也是一種負擔。我們無法期待別人什麼,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選擇。

 

舉例:家人很喜歡賭博欠了一堆債?

 

慈悲是幫助他自己負起責任。

 

同情是借錢給他或是幫他還錢,因為這表示了你有能力,你比較強。

 

舉例:看到車禍,站在那裡,覺得對方可憐。這樣就陷入對方的情緒。

 

我們要做的,是回到自己身上,而不是落入情緒中。可以送愛給對方,或是和耶穌連結送愛給對方。(在浴光之路的練習裡,慈悲之愛是來自耶穌的支持)

 

我自身,就曾經有過該學習的還是得學習的慘痛經驗。

 

在讀碩士在職專班時,我常常跟同學說公司非常忙,請同學把作業借我抄,或是分組作業時,我總是超級混的那位。同學們都很阿莎力的幫忙,很開心的,我在一年半的時間裡,修完了研究所要修的學分。

 

那時幾乎所有同學們都認為我會是全班第一個畢業的,殊不知,光是畢業論文,我就花了整整三年半的時間,還是到了教務處跟我說,同學啊,如果你這學期再不交出畢業論文的話,那你就再也沒有機會畢業了,連申請休學的機會也過了。算一算,除了期間辦休學的同學外,我是最後一個畢業的。

 

過去的作業大多是借同學抄的,根本沒有好好學習。真的到自己寫論文時,才發現論文這麼大條,找不到人來幫我寫。那時我周遭的朋友,個個都覺得我怎麼寫個論文寫得那麼痛苦。

 

當然痛苦呀,因為沒人可以幫我的忙呀,只好重新學SAS Coding 和分析丶重新學存活分析丶重新學很多東西,重新把那一年半沒有讀的東西補起來,還要一邊寫論文一邊工作。然後被逼到再不交出論文就沒法畢業的倒數幾天,終於把論文完成交出去。為了寫那個論文,我記得學得最好的就是SAS coding 輪出表格了。

 

那個時候還真的很後悔之前修學分時,怎麼不請同學教我怎麼做作業。

 

所以說,出來過日子,真的該學的還是得學,該還的還是得還。

 

交作業的時候,我的同學以為幫了我很大的忙,但回想起來,當時我失去了學習的機會,我也為自己當初的選擇付了慘痛的經驗。

 

我在帶領浴光之路時,學員也曾分享類似的經驗。

 

在學生時期分組作業時,有同學擺爛說寫不出來,推給我的學員去做。

學員照實跟老師說,最後擺爛的同學還是自己把作業給寫出來了。

 

可能有客倌覺得我的學員不夠義氣之類的,但如果你同情對方,幫他做了作業,這是幫了他還是剝奪了他的學習機會呢?

 

同情或是慈悲?

 

你是把對方的東西揹在自己的身上呢?還是不涉入對方的情緒送愛支持對方呢?

 

歡迎來到浴光之路經驗你自身的慈悲之愛,釋放深層的痛苦。

 

最近一期 Issa 帶領的六天浴光之路正式課程:台北連六日班,2017/7/15 ~ 20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237700746298681/

(可分期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浴光之路 慈悲 同情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